前不久買了本有關醫療的書,內容所探討到的人性與保險,其實感觸頗大。
在診所上班這期間,碰到的case雖不至於離譜,但也總有讓人無法理解的事,最讓我產生質疑的莫過於保險。

不管是媒體報導甚至連保險公司打的廣告都會說:保險是彌補全民健保不足的地方。既然是彌補,卻在申請過程中又必須符合保險公司所要求的條件。(健保卡一張卡,只要是有健保給付,就能全省走透透,也沒規定哪可以用哪不能用。)
每當患者要醫生開立診斷證明時,總會要求寫上某些字眼上去,如"縫合",明明只是單純拔牙,過程或許不到10分鐘(可能等麻藥的時間還比拔牙長),沒這些步驟時,醫生當然不會寫,但這時患者就會說:可是業務員說要寫,不然就不能理賠耶。到底是誰的問題?醫生的立場沒錯,如果寫上不實的診斷證明,到時保險公司查下來,責任誰要扛?
打著口號說"彌補",在申請時又要這又要那,萬一不符合又不理賠,身為保戶又該怎辦?令人矛盾的是,繳錢的人卻不能為自己爭取權利,全要看醫生跟保險公司給不給面子,如果兩方堅持不通融,到底買保險的意義在哪?

其次,外籍人士的問題,每當掛號到這類患者時,我就覺得他們勇氣可嘉。語言不通是最大問題,如果是初診又必需填寫病歷,有工作居留證的話,我們當然可以替寫,但如果問到病史就開始雞同鴨講。這時我都會想,為什麼他們僱主不陪他們來?既然他們可以外出,想必是有告知,但為什麼沒有"本地人"願意陪他們來?我知道大部份的人都不願意踏入牙醫診所就診(據說是因為聽到器械聲音就會害怕),除非是痛到不行,才百般不願意的就診,所以通常不是需要做根管治療不然就是拔牙,這樣的說法套用在外籍人士也是一樣。來就診的不外乎也是這兩種治療,但醫生都會先放個藥,請他們回去帶僱主或是可以溝通的人來討論療程(畢竟較深入的詞彙他們聽不懂),可是幾乎都沒再過來了。是因為不會痛了嗎?還是沒人願意陪他們來?不知道。

還有沒健保的人,醫生其實不太會替他們做治療。一方面患者本身要負擔的自費本來就不便宜,再者如果是連續的療程,日後費用也是一個問題.。(講白點,沒健保的人通常經濟方面並不寬裕)。與其造成日後的爭議,倒不如一開始就婉拒。(其實我曾問leader,對沒健保的人,醫生可以幫忙義診不是嗎?但leader說,如果今天看了一個,明天來了兩個,後天來了四個(就是呷賀到相報),那麼所使用的牙材費用誰要吸收?醫生也是需要三餐溫飽的人,診所並不是慈善事業啊。)
我曾經遇到一個情形是女兒帶媽媽來就診,她媽媽是沒有健保的,當我跟她說明無法幫她媽媽掛號的原因時,她口氣不佳的問我說:難道沒健保的人,你們就不看嗎?老實說,我當下很想回她說:那妳怎麼不幫妳媽媽保健保呢?妳穿的光鮮亮麗,又是做指甲彩繪,我就不相信健保費會比妳那身行頭貴。
我真的無法理解,為什麼她可以那麼理質氣壯的提出質問?難道就不覺得該幫媽媽保健保嗎?

還有浪費醫療資源的問題。護理人員應該都知道有所謂的"卡號"。如果仔細看,就診的收據上也會有顯示,那數字是代表今年目前累計你就醫看診的次數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底有位女患者,卡號高達一百五十幾次,那代表一個月看診次數大約有十三次,到底怎麼看的我也很好奇。詢問病史時,也沒家族遺傳或慢性病,外表看起來健健康康的三十歲的女生,請問妳到底拿了健保卡去做了什麼事??
都說健保局虧錢,現在又多了一個二代健保,到底都是誰在浪費醫療資源,這些不該都去查清楚嗎?浪費醫療資源的人,卻又要全民替他們買單,如果大家的心態都想說,反正繳了錢不看白不看,最後又以虧錢名義,再來多個三代健保、四代健保,難道守本份的人民就該被當傻子嗎?

在診所就可以看到的各種"亂象",想必大醫院會多更多。我還是希望患者也能有同理心,將心比心。醫生不是萬能,更不是神,並不是把問題丟給他,他就全部都能解決,如果不滿意,可以選擇到別家就診,沒必要拿我們護理人員出氣。(聽同事說她只是照醫生的建議,要患者到大醫院就診而沒幫她掛號時,就被投訴說態度差)

還是那句話,將心比心,身為服務業的我們,會心存感激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